钻石:0 元
金券:358 券
金豆:2106 点
阅读权限:150
精华:4
钻石:0 元
金豆:2106 点
金券:358 券
银豆:0 点
|
在前几期的世界历史合集中,欧洲主要几个国家的历史已经给大家介绍完了。从这一期开始,我们把目光转向亚洲,看看和中国同处一个大陆上的其他亚洲国家们又有哪些精彩的历史故事呢?
既然刚刚说完欧洲历史,那么咱们就先从这个“脱亚入欧”,又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老邻居——日本开始说起。
日本富士山
抛开大家所熟知的侵华战争,关于日本的早期历史,部分喜欢玩游戏、看日漫、追日剧的朋友或多或少了解过一些日本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外,其他时期的日本历史就鲜为人知了。
今天我们就从头到尾好好聊聊咱们这个老邻居,看看日本古代历史都有怎样的变迁和故事呢?
日本国家的建立和天皇的诞生
日本的历史如果按日本民间神话传说,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的神武天皇。不过传说仅仅是传说而已。
根据现在已有的考古学成果和书面史料的印证,一般都认为日本的信史是从所谓的第15代天皇开始的,就是公元270年登基的应神天皇,前面14代天皇只不过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而已。所以,后来应神天皇也被日本民间尊奉为“八幡神”,成为了日本皇室的祖神。
不过这个时候的天皇,其实还不叫“天皇”,准确地来说应该是叫做“大王”,或者是“大和国君主”。
而关于“日本国”和第一位“天皇”的出现,就要从佛教传入日本开始说起。
大和国统一日本
公元五世纪初,兴起于大和平原上的大和国基本完成了对日本的统一。但是这时候的大和国并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像葛城氏、大伴氏、物部氏、中臣氏等等几个大家族都和王室一起分享着国家的权力,日本国君的权力其实十分有限。
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南北朝战乱时代,很多中国人和朝鲜人因为躲避战乱而来到了日本,日本把这些人称作“渡来人”。
渡来人带来的各种先进的技术以及佛教的信仰,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日本社会的面貌。日本的上层贵族也开始逐渐分化,形成以苏我氏和物部氏两大家族为首的两派。
苏我氏掌管着大和国的财政,经常要给这些渡来人上户口和安排田地,与渡来人有着很深的交往,久而久之苏我氏就信奉着了汉传佛教,因此苏我氏一派也被称为“崇佛派”。
而物部氏是一个主管负责兵器制造的家族,世代担任大和国的大连,也就是执政官。传说物部氏和大和国王室一样都是天照大神的后代,自然以神道教的主神后代自居,反对佛教的传入,因此物部氏一派也被称为“排佛派”。
日本天照大神
公元585年,崇信佛教的苏我氏首领苏我马子得了重病,于是他就上奏当时的敏达大王,请求建立佛寺祭祀佛祖,敏达大王也批准了这个请求。
结果佛寺刚刚建好之后不久,日本国内就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这一下就给了排佛派反击的机会。
物部氏的首领物部守屋趁机上奏大王,说国内瘟疫流行,是上天对大和人信仰佛教的惩罚,所以请求拆除佛寺,敏达大王又转而批准了物部守屋的请求。
于是,物部守屋亲自带人拆毁了苏我马子修建的佛寺,焚毁佛寺大殿,将佛像扔进海中。不仅如此,物部守屋还当面痛斥说苏我马子等崇佛派的朝臣,而且下令将寺院中所有的和尚、尼姑全都拖到大街上公开鞭挞,作为惩罚和羞辱。
然而,物部守屋拆除佛寺的做法并没能丝毫缓解日本国内的瘟疫疫情,瘟疫继续蔓延,而且越来越严重,甚至连敏达大王也染上了瘟疫,卧病在床。
苏我马子修建的元兴寺
而这时候,苏我马子的病情反而痊愈了,所以苏我马子又一次对敏达大王言传身教,讲述佛祖的法力无边,请求再次修建佛寺,敏达大王又一次倒戈,第二次允许苏我马子修建佛寺。
尽管苏我马子重建了被毁的佛寺,但是敏达大王的病情却没有丝毫的好转,不久还是病死了,他的兄弟被推立为第31代大王,就是用明大王。
用明大王倾向佛法,苏我马子就请佛教高僧入宫讲法。对此,物部守屋感到非常不满。
这时就有人告诉物部守屋,说京城里的崇佛派大臣要谋害他。所以物部守屋仓惶逃离京城,跑回自己家族的世袭领地,位于今天大阪城境内的阿都,聚集兵马以自卫。
不久之后,用明大王也病逝了,物部守屋立即打算拥戴敏达大王另外一个弟弟穴穂部王子。
没想到这个消息泄露,在京都的苏我马子和永明大王的姐姐、敏达大王的妃子——额田部皇女,一同商量杀死了穴穂部王子,然后又以额田部皇女的名义下令讨伐物部守屋,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丁未之乱”。
额田部皇女
一开始战争就陷入了僵局。然后随军出征的用明大王的次子丰聪耳王子亲自向佛教的四天王祈祷,许愿如果能够灭物部氏,就在全日本广建佛寺,弘扬佛法。
这有点类似罗马帝国晚期,君士坦丁大帝和李锡尼在争夺皇位时,在一次出征途中,君士坦丁看见天空的乌云间隙里刚好照射出“十字架”的神迹,就对上帝许愿说:“如果您能庇佑我打败李锡尼取得皇位,那么我登基后就在罗马国内推行基督教。”
其实当时的罗马帝国士兵中,有很多人已经在私底下皈依了基督教,得知君士坦丁的许愿后,士气大振,纷纷在盾牌上画上十字架,最终在战场上帮助君士坦丁取得了大胜。
丰聪耳王子的情况也和君士坦丁一样,苏我部的士兵本来大多数就是佛教徒,在得知丰聪耳王子亲自祷告的消息之后,同样也是士气大振,击败了物部氏的军队,物部守屋也在战场上中箭身亡。
灭亡了物部氏之后,苏我马子拥立了用明大王的另一个弟弟为第32代大王,就是崇峻大王。
没了对手的苏我马子开始变得专横起来,但是崇峻大王不甘心成为一个傀儡,于是就想秘密积蓄力量除掉苏我马子,结果反而被苏我马子发觉,派刺客刺杀了崇峻大王。
日本大河剧《圣德太子》中的推古女皇
公元592年,苏我马子直接把额田部皇女推向了王位,成为了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王——推古女王。
推古女王继位之后,就立自己的侄子丰聪耳王子作为太子兼摄政王,也就是日本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圣德太子。
此时的中国南北朝战乱终于结束,杨坚统一中国建立了隋朝,开启了开皇之治的盛世。
圣德太子看到中国的强大,也决定效法中国进行改革。于是在圣德太子的安排下,大和政府派出了遣隋使赴中国学习,开始了圣德太子改革。
后来,圣德太子在回国的遣隋使口中得知,中国人称呼他们为“倭国”是带有贬义的,于是圣德太子觉得他们既然是天照大神的后代,就干脆以“日出之国“为寓意,将国名正式改为日本。
又为了提高日本国的档次,让日本国看起来和中国一样强大,就从“皇帝“和“天照大神”的称号中,各取一字组成“天皇”作为日本大王的称呼,以此来压中国皇帝的“天子”称呼。
所以,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天皇其实是第33代的推古天皇,之前的历代大王也是从这个时候才被追加了天皇称号,这才有了万世一系的日本皇室。
C版一万日元上的圣德太子像
虽然这些改称并没有得到隋朝皇帝的认可,直到武则天时期才承认了日本国名,但是中国的老百姓和官员们依旧称呼日本为“倭国”。而“天皇“的称呼则是在晚清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才开始称呼日本君主为天皇。
除此之外,圣德太子又根据中国的儒家官僚制度,在日本颁布了《宪法17条》,作为贵族和官员必须遵守的政治典范,并强调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威。
又模拟中国的官阶制度,为日本官员的品级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初步在日本建立了一种类似于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日本“唐化”的开始和摄关政治的出现
公元622年,圣德太子病逝,几年之后,苏我马子和推古女皇也先后去世。
本来推古女皇临终前留下了遗诏,要传位给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大兄王,但是苏我马子的儿子苏我虾夷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违背了女皇的遗诏,改立推古女皇的侄孙舒明天皇。
舒明天皇继位之后不久就去世了,苏我虾夷再一次否决了朝臣们提出的由山背大兄王继位的建议。不仅如此,苏我虾夷还逼山背大兄王自杀,然后拥立了舒明天皇的侄女继位为皇极天皇。
苏我虾夷
皇极女皇继位之后,年迈的苏我虾夷就把朝政大权都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苏我入鹿,而苏我入鹿的狂妄暴戾最终导致苏我氏家族的覆灭。
公元645年,舒明天皇的儿子中大兄皇子和大臣中臣镰足合谋,趁着皇极女皇接待朝鲜来使的机会,发动政变,杀死了苏我入鹿父子,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乙巳之变”。
然后,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迫使皇极女皇退位,由舒明天皇的弟弟继位为第36代天皇——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继位之后,仿照中国开始建立年号,并选取了中国古籍《尚书》中的“大化”作为自己的年号,取其“广大而深远的教化”之意。
随后,孝德天皇在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的辅助下,颁布诏书,派遣大批遣唐使去中国留学,全面学习中国的文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制度,开始了日本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化改新”。
因此大化改新也标志着日本进入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唐化时期”,也是日本由一个奴隶制国家蜕变为封建制国家的开始。
日本遣唐使来华路线
大化改新之后,孝德天皇在位九年去世,然后经过了一小段皇位争夺的波折,中大兄皇子继位为天智天皇。
天智天皇继位之后,失去了曾经锐意进取的改革态度,开始沉迷于酒色之中,转为了保守派,并和以自己弟弟大海人皇子为首的改革派之间产生了矛盾。于是,天智天皇将弟弟大海人剥夺了继承权,送往寺庙剃发为僧。
公元672年,天智天皇去世,他的儿子继位为弘文天皇。可是刚继位的弘文天皇总是不放心在寺庙出家的叔叔,害怕大海人和改革派官员勾结以取代他的皇位,所以打算直接杀了大海人。
大海人得知消息后,被逼举兵造反,所有改革派官员听到大海人皇子起兵之后,纷纷支持大海人,于是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爆发了战争,史称“壬申之乱”。
最终,改革派取得胜利,大海人也登基为日本第40代天皇——天武天皇,而大化改新的成果得以保留和继续发展,日本也进一步地迈向了封建社会。
天武天皇
天武天皇去世24年后,第43代天皇元明女皇将首都从藤原京(今奈良县飞鸟)搬到了平城京(今奈良市区),日本的历史也从飞鸟时代进入了奈良时代。
在奈良时代,遣唐使吉备真备根据中国汉字偏旁创造了片假名,另一位去唐朝求取佛法的空海大师又根据汉字行书创造了平假名。自此,日本终于有了自己的文字。
另外,这一时期的日本社会流行模仿中国文化进行艺术创作,比如效仿唐朝人写诗、学习编修史书、尝试画水墨画等等,日本大和文化就在这种模仿中诞生了。
在这些模仿当中,要论一个最佳模仿奖的话,当属仿照唐朝都城长安的布局和建筑,在今天日本京都修建的新都城——平安京。
在公元794年平安京建成,第50代天皇恒武天皇将首都迁到新都,日本的历史也就进入了平安时代。
被誉为“小长安”的日本平安京
在平安时代,日本天皇的权威开始走向衰落,一个垄断日本宰相职位长达一千多年的藤原氏家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其实,这个藤原氏的始祖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和中大兄皇子共同发动乙巳之变,铲除苏我入鹿父子的中臣镰足。
中臣廉足也在中大兄皇子登基为天智天皇后,被以当时的首都藤原京的名字赐姓为“藤原氏”。
而且,中臣廉足还有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嫁给了弘文天皇,另外两个都嫁给了天武天皇。所以,自天武天皇时期开始,藤原氏家族就凭借着外戚的身份开始掌管日本的朝政。
后来,藤原氏又分为了南家、北家、式家和京家四大支系,而这四大支系都身居要职,并且和皇族世代联姻,成为了全日本最显贵的大贵族。
公元858年,第56代天皇清河天皇年幼即位,藤原北家出身的藤原良房因为是清河天皇的外祖父,于是借口天皇年幼,自任摄政,并将他18岁的侄女嫁给年仅9岁的清河天皇为皇后。
等到清河天皇长大之后,藤原良房又改任关白,也就是日本的宰相,继续变相摄政,以架空天皇控制朝局。
此后,藤原良房的后代都效仿他的做法,在日本的朝廷上就形成了非藤原北家出身,不能够出任关白和摄政的惯例,这种政治制度被称之为“摄关政治”。
藤原良房出任摄政
再后来,滕原北家又分成了近卫家、松殿家、九条家、鹰司家、一条家和二条家,这五家被称之为“五摄家”,成为日本公家之中最高等级的贵族。
自藤原良房在866年出任关白开始,一直到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废除了关白这个职位,日本的历代关白几乎都是出自五摄家,唯一的两个例外就是丰臣秀吉和他的外甥丰臣秀次。
两大武士家族的崛起:平氏和源氏
架空天皇的摄关政治出现之后,对于一些拥有政治抱负的天皇来说,是极其不情愿的。
比如日本的第72代天皇白河天皇就不甘心做藤原北家的傀儡,在位仅仅14年,不到34岁的就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而他自己却选择出家,自称“法皇”。
白河法皇退位后,在寺院里建立了上皇院,然后通过上皇院发布“院宣”,绕开藤原家来进行统治。此后的鸟羽天皇和后白河天皇也如法炮制,以上皇身份行使院政权。
与此同时,这些已经退位的上皇为了对抗藤原家,开始建立起了一套北面武士制度,选用源氏和平氏子弟作为自己的武装力量。
日本古代武士
而平氏和源氏其实都是出身于日本皇族,之前由于朝廷的财政危机,很多天皇经常不得不取消一些皇子的皇室宗籍,就是所谓的“臣籍降下”,以此来减少皇室的开支。
“臣籍降下”的皇子们就被天皇赐姓成为普通贵族,这些皇子中有的被赐姓了“源氏”,寓意“源自皇室”,也有的被赐姓“平氏”,取自当时的日本首都平安京的名字。
从白河法皇建立北面武士制度开始,源氏和平氏的子弟们就被选为武士,并逐步地掌握了日本的军事权力。
到了平安时代末期,武士阶层已经成为日本朝局中至关重要的一支力量,不论是藤原家还是上皇一方,都在努力争取平氏和源氏两大武士家族的支持。
后来在崇德上皇和后白河天皇之间为争夺皇位爆发的“保元之乱”中,为后白河天皇立下大功的就是两大家族的家督——平清盛和源义朝。
其中平清盛又受到了后白河天皇的格外器重,引起了源义朝的嫉妒和不满。因此源义朝发动兵变,挟持了后白河天皇,但是兵变最终被平清盛平定,源义朝也兵败被杀,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平治之乱”。
平清盛塑像
平治之乱后,平清盛官位步步高升,位极人臣,他还将自己的长女嫁给了高仓天皇做皇后,次女又嫁给了摄关家藤原忠通的儿子,巧妙的用政治联姻手段扩大自己的势力,建立了平氏政权。
平清盛的权势扩张,让此时已经退位出家的后白河法皇感到不满。于是,后白河法皇在京都东郊的鹿谷山庄召见亲信大臣,密谋打倒平氏,史称“鹿谷阴谋”。
结果消息泄露,平清盛先发制人,处罚了所有参与密谋的朝臣,然后还迫使自己的女婿高仓天皇退位,拥立自己的外孙为安德天皇,平氏一族的权势也达到全盛时期。
平清盛废立天皇的做法激起了很多人的不满,高仓天皇的弟弟以仁亲王在源氏大臣的拥戴下称帝,起兵对抗平清盛。虽然以仁亲王很快就兵败被杀,但是源氏子弟们已经纷纷起兵,聚集在了源义朝的儿子——号称“鬼武者”的源赖朝麾下。
公元1185年3月24日,源氏和平氏双方在本州岛和九州岛之间的关门海峡展开决战,史称坛之浦合战。
《坛之浦合战·义经八艘飞图》
一开始善用水军的平氏家族利用地形优势占上风,开始攻击源氏的舰队。源赖朝的弟弟源义经见状,命令部下专门狙杀平氏的舵手,结果使得平氏舰队的舰船操控失灵,源氏水军趁机靠上前去展开白刃战,战况逐渐得以逆转。
也是在这场水上白刃战中,诞生了一个日本茶余饭后的著名典故——义经八艘飞。说的就是在战争中,平清盛的侄子平教义射杀了源义经的一名手下爱将,源义经为报仇,连跳八艘船追杀平教义,最后平教义不敌,选择了投海自尽。
正如平教义投海自尽一样,平氏家族的其他成员也是眼看大势已去,在战争末尾纷纷投海自尽,平清盛的妻子平时子也抱着年仅7岁的外孙安德天皇跳海自尽。
据说平时子在跳海自尽的时候,将代表日本皇室正统的三件神器:八尺镜、草雉剑和八尺琼勾玉,全部带在了安德天皇的身上。
后来,八尺镜和八尺琼勾玉被源氏子弟打捞了上来,献给了后白河法皇,而草雉剑却永远的葬身海底,至今仍未找到。
日本皇室的“三神器”
公元1192年,后白河法皇下诏册封源赖朝为“征夷大将军”,允许他在镰仓(今神奈川县)设立幕府作为自己的统治机构。
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天皇失去了直接掌管国家的权力,日本的历史也进入了长达近七百年的幕府统治时代。
源赖朝去世后,虽然他的两个儿子也先后成为幕府将军,但是此时的幕府实权已落入了他岳父北条时政的手中。
在源赖朝的两个儿子死后,北条家就请摄关家出身的藤原氏来担任幕府将军,称为“摄家将军”,后来又干脆直接请皇室亲王来担任幕府将军,称为“宫将军“。但是,不论是谁当将军,幕府的实权一直都掌握在北条家世袭的幕府执政手中。
和中国古代流行的“五德终始说”一样,日本古代对于政权更迭也有一种类似的说法,叫做“源平交代”,意思就是说日本武家的政权更替一直处在源氏和平氏轮流执政的规律下。
日本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源赖朝
这里就稍微剧透一下,也顺便给大家整理一下日本武家历史的脉络:
第一个平氏政权:平清盛建立了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武家政权;
第二个源氏政权:源赖朝推翻平氏,建立了镰仓幕府;
第三个平氏政权:源赖朝父子死后,实权旁落到了恒武平氏出身的北条家;
第四个源氏政权:镰仓幕府覆灭后,清河源氏出身的足利家建立了室町幕府;
第五个平氏政权:灭亡室町幕府的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是平氏支系的后代;
第六个源氏政权:推翻丰成秀吉,建立了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是上野源氏的后裔。
所以,日本的武家政权其实一直在平氏和源氏两大系统之间相互交替,所以叫做源平交代。
而此时,在北条家统治日本的时期,正是蒙古汗国崛起的时代。
公元1261年,大元皇帝的忽必烈派来使者,要求日本称臣纳贡,遭到第八代幕府执政北条时宗的拒绝。因此蒙古大军在经过了漫长的准备之后,在1274年出动两万大军,搭乘九百多艘战船远征日本。
蒙古大军登陆日本
蒙古军队虽然顺利地在博多湾登陆,并且轻而易举地击败了前来迎战的日军,但是因为蒙古军队不习海战,所以他们选择登陆的地点并不利于部队的驻扎。
于是蒙古统帅就错误的命令部下士兵回到战船上去休息,结果当天夜晚遭到台风袭击,许多舰船都被大浪掀翻,上万名蒙古士兵落水身亡,余下的蒙古军队只好撤回大陆。
不过北条时政断定蒙古大军一定还会再攻日本,所以他下令以博多湾为中心,在九州岛西部面对朝鲜半岛的地方修筑了一条两米高、两米宽,延绵二十公里的石垒,称为“元寇防垒”。
果然,在忽必烈灭亡了南宋后,又再次派遣大军征服日本。
不过得益于元寇防垒的保护,加上台风再一次赶来帮忙,元朝大军再次失败。
日本人在台风的帮助下,两次躲过蒙古征服者的快马弯刀,因此给这股台风命名为“神风”。这也是后来日本在二战中,给自杀式袭击美国舰队的敢死队取名为“神风”的原因,希望“神风敢死队”能像当年这股台风一样,再帮他们打败美军。
遭遇台风的蒙古军
虽然镰仓幕府两度打败了来犯的蒙古大军,但是两次防御战争,特别是修筑元寇防垒拖垮了镰仓幕府的经济。因此在胜利后,各地的守护大名们得不到任何赏赐,开始心生不满。
此时的日本后醍醐天皇就抓住这个机会,试图推翻镰仓幕府,恢复天皇权威,这就是历史上的建武新政。结果,镰仓幕府确实是倒台了,但是天皇的权威并没有恢复。
镰仓幕府末代执政北条守时的妹夫足利尊氏建立了日本历史上的第二个幕府——足利幕府,又因为足利幕府的统治中心在京都近郊的室町,所以也被称为室町幕府。
后醍醐天皇不甘心失败,逃离京都,来到了位于今天奈良县的吉野,另立朝廷,日本历史就进入了南北朝时代。
后醍醐天皇的南朝一共存在了56年,最终在他孙子后龟山天皇时期,南朝向幕府将军的北朝一方宣布投降,日本再一次统一在了幕府将军的统治之下。
到了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的时候,由于幕府将军家的继承纠纷,掌管幕府行政的细川胜元和掌管幕府军权的山名持丰,各自联络地方守护大名,分别支持不同的将军继承人,展开了一场长达九年的内战,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应仁之乱”。
应仁之乱势力分布图
在应仁之乱中,各地大名互相混战,吞并对方的领地,而将军的领地却基本上都丢失殆尽。这就类似于中国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中,各地州牧借机吞并朝廷的地盘以壮大自己的势力一样。
所以,自应仁之乱开始,日本各地大名也纷纷崛起,日本的历史也进入了最为精彩的战国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
在战国时代初期,第一位崛起的霸主是小田原北条家的初代家督——北条早云。
应仁之乱爆发后,北条早云的姐夫骏河国大名金川义忠意外战死,北条早云就出任了兴国寺城的城主,辅助年幼的外甥金川氏掌管骏河国。
此后,北条早云借助骏河国的力量,开始逐渐控制了位于关东的相模国,成为了日本战国时代在战乱中诞生的第一位大名。
日本战国时代(早期)
后来,到北条早云的孙子北条氏康继位后,北条家的势力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了领有关东八国的超级大名。
在北条氏康的时代,相模的北条家、俊和的今川家和甲斐的武田家,三家相互联姻,缔结同盟,就是“善德寺同盟”,也被称为“甲相骏同盟”。
善德寺同盟建立之后,骏河国的金川家解决了东方的后顾之忧后,开始朝着京都方向西进,金川家因此也开始崛起。
金川家想要西进,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西边的邻国——三河国的松平家。就在这个时候,松平家战败给了尾张国的织田家,松平广忠为了保住三河国不落入到织田家,只得向金川家家督金川义元请求支援。
于是,金川义元提出,要让松平广忠把自己的独生子竹千代,送到骏河国来当人质。结果没想到,竹千代在去往骏河的路上被人劫持到了尾张国,成为了织田家的人质。
在织田家,竹千代结识了织田信秀的儿子吉法师,两人成为了好朋友。而这两个孩子就是后来在日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德川家康和织田信长。
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等到德川家康七岁的时候,他父亲松平广忠被家臣刺杀而死,所以身在尾张国的德川家康在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三河国的新大名。
而金川家为了不失去附庸国三河,于是派出大兵进攻织田家,俘虏了织田信秀的长子织田信广,用以交换德川家康。
为了换回儿子,织田信秀只得把德川家康交给了金川义元。此后,德川家康就在金川家逐渐成长为了一代青年才俊,但是三河国也成为了金川家的附庸领地。
1560年,金川义元征召了一支两万五千人的大军,以德川家康为先锋,打算一举击溃宿敌织田家。而此时织田家的家督已经是德川家康的童年好友织田信长了。
面对金川家的大军,织田信长可以说是“艺高人胆大”,他亲自率军,利用地形的掩护,绕过德川家康的先锋部队,突袭正在狭窄山路上扎营的金川家中军,一举击杀了金川义元本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桶狭间合战”。
金川义元死后,金川家也从此一蹶不振,后来被武田家联合德川家所灭,而德川家康也因此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大名。
《桶狭间合战图》
之后,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两位昔日的童年好友缔结了同盟,就是日本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联盟——清州同盟。
清州同盟建立之后,德川家康忠心耿耿地为织田信长守护着东方边界。而织田信长则率军一路北上,先是统一了整个尾张国,然后又夺取了他妻子斋藤家的美浓国,并将大本营迁到了美浓国的稻叶山城,改名为“岐阜”,取自于中国“周文王兴于岐山”之意。
从这里开始,织田信长开始使用他那个著名的“天下布武”大印,宣示他要在全日本建立一个统一的武家政权。
而这时候,第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被称为“战国第一恶人”的松永久秀刺杀而亡,足以义辉的弟弟足利义昭前来投奔织田信长。
然后,织田信长就在“尊王攘夷”的名分下,和北近江的浅井家、甲斐的武田家建立了同盟,然后出兵攻灭了南近江的六角家,挥师入京,拥戴足利义昭为室町幕府的新一代将军,而织田信长本人自然也就成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式的人物。
电影《织田信长》剧照
上洛京都后,织田信长暂时停下脚步,开始在自己的统治区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改革,其中有许多政策直接影响了后来日本政治的发展。
比如织田信长在军事上,实行“兵农分离政策”,将武士阶层全部移居到城中居住,这样有利于日常大规模集结和训练,也有利于集中权力于大名的手上。所以黑泽明代表作《七武士》中,那些武士们都不从事生产,就在城市中居住和游荡,随时听命于城主的召集。
另外,织田信长将六角家的“乐市乐座”和今川家的“关所撤废”,两项制度发扬光大,废除了大商会对市场的垄断,取消了自己所辖地区的内部关税。
织田家也正是得益于这种重商主义思想和集权化改革,从而得以国富兵强,日渐兴盛。
此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织田信长和被称为“甲斐之虎”的武田信玄、“越后之龙”的上杉谦信,形成了鼎足而三的局面,有点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关系。
织田信长上洛京都后的战国局势
但是,织田信长的傀儡足利义昭并不像曹操的傀儡汉献帝一样乖乖听话。很快两人之间因为权力斗争,足利义昭先后两次组建“信长包围网”,利用幕府将军的地位,号召各地的大名围攻织田信长。
早已和织田信长处于敌对关系的武田信玄,亲自率军三万在三方原合战中击败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的联军,这场战役也成为了武田信玄军事生涯的巅峰。
不过,织田信长的运气实在太好了,因为就在这场战役结束不久后,武田信玄就突发疾病去世。
在死前武田信玄交代家臣三年秘不发丧,可保织田家不敢来犯。黑泽明的电影《影子武士》,就是讲述武田信玄在和织田信长开战之际,突发疾病去世,为了稳定军心,几个家臣找了一个人来冒充武田信玄,从而吓走织田信长的故事。
正如电影里一样,自从武田信玄死后,武田家也迅速衰落,而织田信长一步步开始蚕食武田家的领土,最后灭亡了武田家。
电影《影子武士》中假冒的武田信玄
不得不说,织田信长的运气是好的爆棚。不仅“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在战场上突然病逝,另外一位“越后之龙”上杉谦信也在出征前一晚因为饮酒过度,突然暴毙死去了。
随着这二人的去世,其他大名或是被织田信长吞并,或是退出了“信长包围网”,转而臣服于织田信长。
最终,包围网解散,织田信长也放逐了足利义昭,结束了室町幕府,成为了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然后织田信长派出家臣们率领各路军马,兵分几路,准备扫除最后的几个独立大名,完成日本的统一。
公元1582年6月21日,织田信长的几路兵马统帅之一的明智光秀,在赶往前线的路上,突然下令军队掉头,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发动叛乱,围攻织田信长借宿的本能寺。
面对明智光秀一万三千人的大军,织田信长当时身边只有一百名近侍,最终因为寡不敌众,织田信长负伤自尽,和本能寺一起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最著名、最诡异、最众说纷纭的本能寺之变。
本能寺之变
织田信长死后,织田信长的另一位家臣丰臣秀吉迅速做出反应,五天急行军两百多公里,从前线赶回京都击败了明智光秀,并控制了京都一带。
此后,丰臣秀吉又打败了织田家的各大派系,并通过外交手段迫使织田信长的老盟友德川家康臣服于自己,基本上收复了织田信长的旧臣和属地,成为了织田信长霸业的继承者。
之后,丰臣秀吉或用武力或用外交,扫除了其他独立大名,完成织田信长未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日本战国时代。
统一日本之后,丰臣秀吉贸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结果遭到中国明朝的迎头痛击,丰臣家的嫡系家臣损失惨重,而留守关东的德川家康则成功地保存住了实力,成为了领地超越丰臣家的日本第一大名。
丰臣秀吉在临死前,建立起了以德川家康为首的“五大老”,和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希望他们相互制约,共同守护丰臣氏的天下。
但是,丰臣秀吉只考虑了外部权力的制约,却忘记考虑丰臣氏内部权力的制衡。于是在丰臣秀吉死后,内部家臣为了夺权,开始勾结外部的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导致战争再次爆发。
《关原合战屏风图》
公元1600年,以德川家康为首的“东军”和以石田三成为核心的“西军”,在美浓国的关原展开决战,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关原合战”。
在这场战争中,石田三成被俘处决,德川家康取得全面的胜利,成为了日本无可争议的新主宰。
顺带提一下,石田三成手下有一个年轻的武士叫做宫本武藏,关原合战就是他人生中参加的第一次战争,战后宫本武藏被德川家康流放成为浪人。此后宫本武藏四处修炼剑法,最终成为了日本一代剑术大师,被誉为日本剑圣。
关原合战之后,德川家康被天皇封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今东京市)建立幕府,开启了日本历史上的第三个幕府——江户幕府。
江户幕府建立之后,日本就进入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和平时期,史称“元和偃武”。
直到1854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休·佩里率领七艘黑船轰开了日本国门,与日本签订了《日美神奈川条约》,彻底结束了日本近三百年的闭关锁国政策。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黑船事件”,标志着日本古代史的结束和近代史的开始。
黑船事件
日本国门被打开后,和世界接轨的日本武士,迅速认识到外面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立即展开对外学习,并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还政于天皇,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在明治天皇的领导下,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束了长达一千两百多年的“唐化时期”,从而进入“西化阶段”,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其他亚洲国家的发展道路。
此后的日本历史,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了,关于日本篇就说到这里,下期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