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0 元
金券:358 券
金豆:2106 点
阅读权限:150
精华:4
钻石:0 元
金豆:2106 点
金券:358 券
银豆:0 点
|
2001年7月18日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列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是有着“天下第一奇村”之名的峰岩洞。
共用一片瓦,同进一道门,鸡鸣全村应,相处一家人,现实版的《桃花源记》,追溯其源头,竟是300多年前,几百个汉人为了躲避战乱,这才藏身于云南山洞。
如今,斗转星移,这些曾经藏身之人,已经繁衍了9代人。
战乱起,穴居存
明末清初,江西宁江府一李姓人家,为逃避苛捐杂役,不远千里,几度辗转,迁徙到这山洞里。
这天然而又隐蔽的环境给了李家人极大的安全感,于是,他们便在此处躲藏了起来,企图隐居山林,以求安康。
天然的隐蔽环境,既可以挡风遮雨,又能够避免野兽的侵袭,李家人对此非常满意,不久之后,相继又有几户人家逃难至此。
李家人并没有排斥这些异姓人家,反而非常热情的接纳了他们,于是李、周、徐、何、唐、任,6户人家就这么在这座大山之中安下家来。
6户人家,几百余人,由于都是汉族,生活品性,习惯,大多相近,大家就这么朝夕相处,邻里关系和谐。
岩洞里的生活使得峰岩洞村人有了极强的凝聚力,彼此之间,困难互担,发展同求,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
随着时间流逝,这些个汉人居然就在此生活了300多年,繁衍出了9代人,洞里面有着正规的村民委员会。
农忙时节,各家各户,哪怕不上锁也不会发生任何的盗窃事件,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敬互让,从未出现过“红脸”。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峰岩洞村现实的演绎了《桃花源记》,未曾真正脱身于世俗之外,却于世俗之中,享受独特安宁,这也是其令人心向往之的原因。
傍山而落,友善待客
“峰岩洞”,坐落于半山腰间由石灰岩构成的溶洞,坐东向西,周围绿树掩映,阳光透过“倒八字型”的洞口折射进洞中。
借着宽阔的岩壁,洞内大多由藤条编成的墙壁不用担心雨水的侵袭,适而木板或是砖石结构寥寥无几。
常见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具,或是木质,竹编,或是石头制,农业生产相对比较落后,粮食的加工大多依靠石磨。
在峰岩洞村,几乎90%以上的男人均会石雕与竹编的工艺,这也得益于其村落的特殊布局,然而可惜的是,由于劳动力稀少,人均收入过低,大部分人并没有一展技艺的机会。
没有片瓦遮盖,楼面既是阳台,也是屋顶,房屋或相连,抑或独建,几十间无顶的房屋错落有致,倘若站在最高处,便可以一览洞中各家风采。
观其构造,大多为三洞一层式,中间是堂屋,中堂用于供奉祖先、灶君等的牌位,侧面大多放置张供客人住宿的木床。
左右两间为厢房,若是分家后合住的兄弟,则是两家各使用一间厢房,堂屋共用,堂屋和厢房的后面留出的便是卧室的地界。
这些卧室,大多为吊脚楼,木梯直通向下,指向猪圈(亦可指称厕所),屋上以细树条和箭竹编排铺垫,既可以当作晒场,也可以被当作仓库。
太阳的热度透过岩洞,照射进洞内,一条人工而制的石板路,迂回的连接到各家各户,落日的余晖照在每一个劳作回家的村民。
洞内气候干燥,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独特的天然环境给予了峰岩洞村民,与众不同的生活条件,那是自然的赠予。
峰岩洞村民几百年来从未使用过蚊帐,村内几乎见不到苍蝇、蚊子,这一切都归功于住在洞顶的岩燕,还有那洞内深处的蝙蝠。
看似与世隔绝的岩峰洞村,却信息灵通,教化甚高,洞内办有学校,设一、二年级,村内的孩子们一到上学的年纪就被送去学校。
都在一个教室里面上课,村里面曾经出过好几个大中专学生,有本科毕业的医生,有的还在广西县城,州府文山工作。
峰岩洞南北两侧,分别为南屏镇、董堡两个集市,每逢集日,即使两地相隔有些距离,峰岩洞村民常常步行去赶集,长一长眼界,其中更甚者还曾去过昆明和广西。
为了改善贫瘠的生活,村内有剩余劳动力的家庭一般都是外出打工,一年半载方才回家一趟,打工挣来的钱攒起来,用作以后盖房子用。
峰岩洞人的亲切,不仅局限于邻里关系的和谐,倘若村中来个客人,无论认识与否,峰岩洞人总会亲切的招呼一句:“来了咯?”“哪天来?”“到家里来歇歇。”
遇到人从家门前过,峰岩洞人观来人,年长者称其大爹、大妈,中青年者称为叔叔、娘娘,礼数这一块,峰岩洞人从来都不缺。
客人走进门,主人让坐,以烟茶招待是为常事,热情闲聊之后,杀鸡、油炸肉、火腿、酒水来招待。
即使,有时候会遇到家中没有太多存粮的情况,峰岩洞村人也会倾尽所有,为客人做一顿满意的饭菜。
饭桌之上,宾客尽欢,主人敬酒,欢迎来访,夹菜夹肉,事事以客人为先,茶余饭后,闲话家常,日落而息,留客住宿,准备床榻,主妇热情上前倒水,请客人洗脚洗脸。
惊现于世,组织修建
在战争动乱的年代,很长一段时间,峰岩洞村并不为人所知,1991年初,随着当地新闻对峰岩洞奇景的报道,使得这“封存”于树荫之下的村庄现于众人的视野之中。
报道一经发布,世界各界人士对“峰岩洞村”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其建筑、人文、历史等方方面面均意志极高。
随着前来采访的记者不断增多,地理、历史、人文等各个学者不畏艰辛,不惧路途遥远,争先前来考察。
各界人士的介入,也让这个封锁已久的峰岩洞村的洞门得以打开,1995年,在省、州有关部门的支持之下,一条通向洞口的简易公路建成。
洞内通了电,有了照明,至此以后,峰岩洞村不再仅有5小时的太阳光照,电灯的亮度使得洞内灯火通明。
明亮的灯光,不仅给峰岩洞村人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也给外界前来探访踪迹的旅人提供了便捷。
有了电,有了电视卫星转播天线,通过电视,村民与外界的距离也变的愈来愈短,生活也不再只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以及政府的支持,峰岩洞村人也得以搬出洞穴,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品味不同的人生。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南屏镇峰岩洞村党委支部书记李朝万,带领着村民于2001年从山洞中搬迁,重新组建村庄。
8年以后,李朝万面对着越来越好的生活,也不禁感慨:“道路修到家门口,每家一口小水窖,一口沼气池,户均120.7平方米的房子,洞里洞外两重天。”
2001年以前的峰岩洞村,虽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却掩盖不了潮湿的事实,浑浊的空气,人畜混居,拥挤的居住环境,恶劣的生活条件。
然峰岩洞村人却对此不以为然,日复一日的生活,使得这百来个村民亦形成了一种习惯,甚至在政府提议其搬出之时,无人同意,以“已经习惯了”为由婉拒好意。
但是峰岩洞村内的环境当真如此“美好”吗?其实不然。
一开始洞内居民靠着岩石的滴水维持生活用水,但是随着时间不断消逝,人口不断增多,岩石的滴水已经无法再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倘若想要去洞外水井挑水,来回一趟50多分钟的山路使得村民疲惫不堪,适而峰岩洞村每家每户的房顶上都有一根用树皮制成漏斗的竹竿,带盖上锁的井用于储水。
由于洞内地皮有限,在人口不断增加的背景之下,峰岩洞村人从不浪费任何一块地,只要有可能,就会种上包谷和红薯。
虽然洞内大多有阳光日照,但是有些地方却长年累月不见日光,由于地处阴湿,风湿病也就成为了常见病。
即使峰岩洞人辛苦劳作,仍有吃不上饭的窘迫,洞内村民用来待客的心中无比美味的“玉米”,在普通人看来,却是简单至极。
广南县政府虽然有意想要改变峰岩洞村的居住环境,但是在此之前,他们需要争得村民的同意,一切事宜皆应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之上。
广南县扶贫办异地开发股长农成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如此说道:
“我们当然要征求村民的意见,争取他们的同意。”
“但是,政府更应该引导和帮助他们拥有更加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不是理由。”
“搬迁出来一段时间也同样会习惯洞外的生活。”
1999年5月,云南省政府在文山召开现场办公会,批准实施住峰岩洞农户搬迁项目,项目包含了水、电、路、住房等10个子项目,总投资167.26万元。
在这其中,政府补助金额为124.48万元,农户自筹为2.78万元,政府对搬迁的规划,详细到组织管理、遗址保护、竣工时限等方方面面。
政府的资金为搬迁提供了前提与保障,为了能够实现搬迁的目的,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村干部积极进行思想工作。
政府工作人员和村干部一起,深入到每家每户耐心的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告诉村民搬迁的好处,以及政府对峰岩洞村的保护。
除了保证对“峰岩洞村”对修缮之外,云南省政府决定以每户一万元作为资助,鼓励村民搬出峰岩洞村。
事实证明,峰岩洞村人搬出洞穴之后,回忆起当初的那段记忆总是不经感慨,所谓的“习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理由。
“回想起当初在阴暗潮湿、人畜混居的洞中生活,真是有点不敢相信那是事实。”
在政府的支持之下,一条从南屏镇安王村到董堡乡董仕基村的通达工程项目,全长13.8公里的砂石路面建成。
2000年等到峰岩洞村的村民全部从峰岩洞搬出去以后,洞里面遗留下来的民居、生活用具等基本保持了原样。
2016年初,广西县投入保护资金以及人力对峰岩洞自然村遗址进行了局部的保护性修葺,洞中遗存比较完整的建筑都得到很好的修复和加固。
如今的“峰岩洞”在政府的保护和修缮之下,成为了云南当地的特色,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2020年,疫情稍缓,旅游的热度再次袭来,去到云南旅游肯定要去有着“天下第一奇村”的峰岩洞一探究竟。
洞内遗址保留的还算完整,捨及而上,许久未曾运动,粗喘着气,感叹着峰岩洞村的奇特。
2021年,广南人梁正翔跟妻子趁着元旦休息的档口,开车前往峰岩洞村,参观之余碰到劳作归来的老人。
双方交谈之下,梁正翔惊奇的发现老人的侄子居然是自己高中同学的老公,这一层关系,让两边的关系变的更加亲密起来。
三人倚着峰岩洞的景色,从峰岩洞的过往追述到如今的发展,相谈甚欢,感念时代的进步 ,国家的支持。
时间飞快,日暮渐垂,双方各叹,道别而去,转身再观,无尽感慨。
2022年年初,一些曾经居住在峰岩洞村的村民,借着休假的机会,邀上三五好友,再次涉足过往的居所。
感慨曾经的洞穴生活,感念如今的现代风情,在政府的支持下搬出的村民,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如今的村民不必再担心“水”的问题,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足了起来,学校的前卫的教育环境给了峰岩洞村人更好的期望。
近些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从马街拉通了自来水管引水入户,修筑水泥公路,生活更加便捷。
峰岩洞村人一改“狼狈”的生活环境,登上了迈向“小康”生活的梦想。
在政府的支持之下,峰岩洞人的清苦、艰难的生活一去不返,如今的每一个村民心向着更加幸福的未来。
昔日为躲避战乱,藏身于洞穴之中安身的善良朴实的“峰岩洞村人”,在如今中国政府所营造的平等、和谐的生活环境之下,走出洞穴,安享人生。
参考文献:
《探访“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村——含笑花》2021年
《峰岩洞村-中国最后的穴居村落——农村·农业·农民》2006年
《云南修葺保护废弃的人类大型穴居村落峰岩洞——中国网》2016年
《地理记——科教中央10》202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