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0 元
金券:358 券
金豆:2106 点
阅读权限:150
精华:4
钻石:0 元
金豆:2106 点
金券:358 券
银豆:0 点
|
文:南丰后人
前几天,我回了一趟老家,虽然时间短暂而仓促,但我却再次感受到了乡村的夜晚。
夜出奇的静,萤火虫一闪一闪地,不时撕开夜幕,我仰望天空,却不见童年时光熟悉的明月和星星……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乡村,那时没有电,每到夜晚便是漆黑一片。只有月亮高高挂起的夜晚,才是孩子们欢乐的时刻。
即便不是有月亮的夜晚,也该繁星点点,抑或还能见到北斗七星,或者耳畔会传来三两声蛙鸣。
在没有月光的晚上,放下饭碗,我们照常出发,跟着哥哥姐姐到门口的田畈上去照泥鳅。举一个火把,背一个鱼篓,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进大田水中。
那个时节的水不会那么冰凉,调皮的泥鳅黄鳝适时游了出来。我们拿火把一照,它们似乎感到惊奇,傻傻地不动了。我们用铁钳对准轻轻地插下去,夹住泥鳅就往鱼篓里放。而那长长的滑溜溜的黄鳝,有时候夹到下半截,一不小心还会让它给溜走。
最难忘的是,有一次在照泥鳅的时候,突然在田坎边照到的是一节白一节黑的银环蛇,像一条硕大的黄鳝,吓得我们一连倒退了好几步。
当然,大多数的时间,我们要等火把快燃尽才往回赶,一个晚上总能收获好几斤泥鳅。回家的脚步是轻快的,头上有星星作陪,小伙伴们还会来上一段小曲。
夏日的夜晚,是江南农家休养生息的时光。那时候,我们这个小山村里,没有电风扇,没有电视机,更没有现代的智能手机。然而,那时的夜晚也不觉得寂寞。
瞧,现做现吃的晚餐就摆在了家门口的坪地上,坪地边有几棵大树罩着,清凉,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吃过晚饭,大人们在摇着麦秆扇乘凉,而我们小朋友就在周围捉迷藏。
和谐的左右邻舍往往喜欢坐成一圈,听村上懂文化的大爷讲故事。尤其是在农历的月中,人们要闲聊到月亮偏西,等到哈欠哈欠来催,方才收拾凳椅关门睡个安稳觉。
老家流传的一首歌谣——“月光光,跌箩筐,箩筐里头一根针,穿过姑娘心……”就是在这样的夏天夜晚,在听过了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故事后,这首儿歌被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犹记得那时生产队还是大呼隆搞生产,每天种什么收什么都由生产队长说了算。
有一段时间,生产队大田里的玉米收获了,社员们又要忙于进山采摘油茶果。一天傍晚,生产队长通知大家,吃过晚饭统一去砍玉米秆。
那是一个没有月光的晚上,好在大家对门口的路况和田块熟悉,借着星星的微光,一块田一块田地快速推进。临了,还有最后一大片玉米秆竖立在那里,大家已是身疲力竭。
生产队长发话了:大家再坚持一下,把这块田玉米秆砍掉,明天可以耕种油菜,等下砍完后,有糯米饭犒劳大家。真没想到,队长还留了一手。大伙一听,干劲不知道从哪里喷发出来,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任务。
一会儿,大家头顶着满天星星,驾轻就熟地前往生产队仓库后面的一户人家,去享受一顿香喷喷的糯米饭夜宵。
那时候,冬天的夜晚大多是在家中烤火闲聊或者打牌中度过。然而,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年腊月十六七下大雪的夜晚,母亲牵着我的小手在雪夜里快乐地行走。
那天,我和母亲到舅舅家喝喜酒,等到酒桌散场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舅舅家客人多,难以安排住宿。我们坚持要回家睡觉,也因为舅舅家离我的家也不远,路上还有如日中天的月亮挂在高空中照明。
在我们母子俩打道回府的路上,有月光伴随。月亮走,我也走,小小的我玩起了雪球,一路小跑在前头。偶尔回头望去,在明亮的月光下,母亲长长的身影——在雪白雪白的大地上移动着,那温暖柔情的影像,至今印在我的脑海里。
今晚,放眼天空,似乎还是几十年前的天空,但却不见小时候家乡那般的繁星点点,取而代之的是被灯光污染了的灰蒙蒙的天空,且让我——在梦中与家乡的天星和月亮相遇。 |
|